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
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是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延安,延安精神的发祥地。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的时代精神,是我们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它的原生形态就是当年在延安形成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每个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都有它特有的科学含义。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不断进行研究、提炼和归纳,把延安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各个原生形态精神的升华;各个原生形态精神又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对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率先到达陕北。开始了在延安和陕北13年的战斗生活。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在陕甘边、陕北先后建立的两块根据地的基础上统一、发展、巩固起来的,是当时全国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1936年6月1日成立于陕北瓦窑堡。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一所最具代表性的干部学校。毛泽东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亲手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为主要内容的抗大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创办了20余所各类院校,抗日军政大学是这些院校中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所学校。抗大总校办了八期,培养军政干部3万多人,连同分校共计10万多人。毛泽东高度重视抗大办学工作,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亲手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
胡锦涛指出: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延安这片热土上孕育和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过去、现在、将来,延安精神都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